蝴蝶蘭的天性是氣生根,原來生長于樹干。根系暴露于空氣中,自空中吸收水氣、雨水或露水。由于此種原生特性,將蝴蝶蘭移植于人工介質內必須考慮介質的通氣性、毛細作用、水分與養(yǎng)分的保持能力、穩(wěn)定性、重量、成本等。粗粒物質有更佳的通氣性。美國許多蘭業(yè)公司仍然使用樅樹(fir)樹皮。但此樹皮混合吸水性的介質(例如水苔等)可改善植株的成長。例如德州大學的研究顯示以80%樹皮混合20%sphagnum peat,比起純粹使用100%樹皮有更佳效果。
一、介質
剛收獲的樹皮并不具有足夠保水能力,對于蝴蝶蘭栽培造成困擾。樹皮老化后具有保水與保肥性,但是分解十分快速。
樅樹樹皮顆粒并未有毛細現(xiàn)象,無法將水分自底部傳送至上方。介質如果成份完全是樅樹樹皮,在開始分解時將保持太多水分,因而造成根系腐敗與植株生長不良。
產(chǎn)于紐西蘭的Monterey樹處理后的樹皮近年來逐漸在美國被蘭界采用。研究結果顯示此種樹皮比原先的樅樹樹皮有更佳的保水與保肥能力,而且可維持更高的pH值,而且此種處理后的松樹樹皮不會快速分解。
在熱帶或亞熱帶國家,使用水苔(水草)對于幼苗生長最佳。許多栽培者以水苔移植組培苗。臺灣幾乎全部使用水草。雖然紐西蘭水草質量較好,但是智利產(chǎn)品較廉價。
水草的pH值較低,又可吸收較多的水分與養(yǎng)份。因此在溫帶栽培對于施肥與給水要更為注意。新手往往因為給水太多,導致根部腐爛與成長減緩。
裸根輸入美國的蘭苗需要立即移植。無論使用哪一種介質,移植作業(yè)都需要有細心的步驟,因此耗費人力。在移植之前,根系必須均勻分布于容器之內。介質均勻填塞于根系以避免產(chǎn)生較大的空氣間隙。介質施用過度緊密容易造成保水太多、通氣不足。植株放置的深度也十分重要,太深容易引起病害問題,太淺則失去支持作用。
暴露在光線下的蝴蝶蘭根系具有葉綠素,可以進行光合作用。多數(shù)業(yè)者使用透明盆器使得光線容易到達根部。根部的光合作用對于植株整體光合作用的貢獻不大。然而采用透明的盆器,可以使得根部停留于容器之內,不致于跑出介質在空氣中生長。
二、給水
灌溉技術對于蝴蝶蘭栽培十分重要。在澆水之前根系必須稍微干燥。蝴蝶蘭如果有健康葉片,則可以忍受數(shù)天嚴重的缺水。在水分不足時,葉片固碳能力降低。連續(xù)2- 3周的失水將引起葉片連續(xù)性下垂,下位葉黃化脫落。
良好的澆水技術是使根部干燥后再澆水,但是不能使得介質完全干燥。在炎熱的夏天,15cm盆的蝴蝶蘭每5- 7天澆水1次,10公分盆每3- 5天澆水1次。寒冷天候下澆水次數(shù)要減少。
維持高濕環(huán)境可以減少澆水次數(shù)并且促使葉部成長。最佳的濕度環(huán)境為70- 80% RH。根系具有約半英吋(1.3 cm)的棕色根系與綠色多水分的根尖即是代表植株正在生長。相對濕度太低將引起花瓣邊緣迅速干燥與薄片化。
三、施肥
以前的栽培者對于蝴蝶蘭肥份需求都誤認為不需要太多肥料,實際研究結果顯示蝴蝶蘭栽培于吸水性的介質可以施用適當?shù)姆柿稀H绻褂萌,肥料的種類對生長與開花并無顯著影響。每次灌溉使用200 ppp氮肥其效果勝過每次灌溉施用100 ppm氮肥。因此推薦每次灌溉時施用150- 200 ppm氮肥。
施肥另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高濃度磷肥可促進開花質量。在美國的產(chǎn)業(yè)調查發(fā)現(xiàn)許多栽培者都使用過量的磷肥。在一項研究中,氮肥維持100或200 ppm,磷肥使用濃度則自22至242 ppm,結果對于蝴蝶蘭生長或開花均無影響。以25~ 50 ppm的磷肥即能得到生長優(yōu)良的植株。
四、塩害
蝴蝶蘭根部對鹽份敏感,當鹽分累積于介質時則可能傷害根部。灌溉水的EC自0增加至1.4 dS/m,根的鮮重即降低。
許多栽培者以逆滲透水(RO)進行灌溉。如果直接使用RO水進行灌溉,需要補充Ca與Mg。
在未添加肥料之前,理想的水質其EC為0.5 dS/m以下。使用灌溉技術時,介質的EC值要維持于1.5 dS/m以下。如果介質EC值大于2.0 dS/m,需要定期以清水淋洗。
蝴蝶蘭栽培過程中的的介質、灌溉與施肥技術
添加時間:2015-07-03 閱讀次數(shù):3187
千余組培品種,滿足不同需求
更系統(tǒng)的服務,讓老板更省心
研發(fā)能力強,做您強大的后盾